wwwbet3650003对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7-09-14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你委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提升城市系统吸引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第1036号)收悉。十分感谢你委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支撑。提案对于增强广州城市吸引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广州发展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城管委、市财政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始终围绕国家、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形成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的良好局面。截至2016年底,广州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约326万人。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216人,“万人计划”入选者95人,“南粤百杰”培养对象59人,“广东特支计划”入选者502人,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45个、领军人才5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23.3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16.6万人;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74.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1%;人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穗留学回国人员达6.3万人,2016年来穗工作的外国人才1.2万人次,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高端外国专家12人,广州连续五年获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近年报考我市公务员的情况看,2015—2017年报考人数与招录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1:1、89:1、107:1,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才认可。

  二、我市在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搞好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与《广州市人口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四项重点任务,配套“产业领军人才集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人才队伍建设”三项工程,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汇聚优秀人才。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配套文件(“1+4”政策文件),自2016年起,5年内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与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良性互动局面。出台《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从规划引导、产业带动、交通疏导、区域合作分流等方面强化对全市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的调控,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紧缺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城市竞争力。出台《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制定《广州市紧缺工种目录》,明确各类型层次人才入户条件,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条件最为宽松。出台《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对暂无意愿落户广州的境内外高层次人才,可以申领人才绿卡,在教育、医疗、购房等方面享受广州市民待遇。截至2017年6月底,共发放人才绿卡2515张,其中主卡1813张、副卡702张,引才留才作用明显。

  (二)做大做强产业,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编制《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珠江创新带,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和产业基地,打造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构建“一带多点”产业发展新格局。出台《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十三五规划以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及广佛同城化产业发展等7个重要政策规划,制定互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8个政策文件,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功举办国际机器人、智能装备展览会和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及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推介会等四大展会,瞄准世界500强和央企、民营500强实施靶向招商、订制招商和策划招商,推动思科、富士康、中电科等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规模大的优质项目落户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战略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推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强链、补链、建链”三大行动,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总集成总承包、个性数字印刷等30个领域新业态;推进生产服务功能区建设,加快培育巨大创意产业园、3D打印产业园、增城低碳总部园区等一批生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让各路英才来穗创新创业有事业平台,有发展机遇。推进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广州开发区、广汽集团、中山大学、天河软件园被批准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吸引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1300名人才参与自贸区建设;“千人计划”南方创业中心吸引约300位“千人计划”专家来穗与科研机构、创投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交流对接;按人社部门标准验收各级创业(孵化)基地279个,合计建筑面积3591万平方米,累计进驻企业超过2.43万户,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三)加大财政投入,激发创新创业动力

  通过工业转型升级、智慧广州建设和新业态、制造业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重点专项,统筹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扶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超过30亿元。创立广州工业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公司,以15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360亿元金融资本并引向实体经济。出台《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建设行动方案》、《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工作措施》、《广州市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管理办法》等一批稳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措施,大力度支持产业布局、企业投融资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引进培养人才,实施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分3批引进创业领军人才59名(80%为海归人才),资助金额2.4亿元;实施珠江科技新星人才专项,支持35岁以下科技人才开展自主创新科研活动,截止2016年共遴选出904名科技新星,为年轻科技人才成长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去年共评选出11个创业领军团队、10个创新领军团队、20名创新领军人才、9名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29名杰出产业人才、997名产业高端人才、1995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补贴企业人才培训(高研班)10个、企业人才国际培训项目50个,资助博士后出国学习交流培训34人,补贴资助经费总计7亿元。积极组织申报省创新创业团队,2011年以来共有5批17个团队入选,获省资助4.7亿元,市配套资助2.35亿元。此外,市财政2016年安排1.2亿元、2017年安排1.7亿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等支出。这些支持政策和项目,打响了广州引才的品牌。特别是去年开始实施的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申报,其中超过10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加拿大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团队带头人或团队成员申报了创业领军团队项目,聚才效应明显。

  (四)改革体制机制,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深化人才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向具备承接能力的行业、社会组织转移部分职称评审职能,向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企业等单位下放评审权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市高、中级评委会共87个(不含高校自主组建的评委会),其中高评委会30个,入库专家总量达1.4万人。今年向省成功争取到新增12个专业高评委的组建权,更有利于推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科技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具体实施办法,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落实省《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有关人事管理问题的意见》的具体办法,对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三年一期、最多两期的离岗创业期,离岗创业期间保留岗位,可以参加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目前各事业单位正在按要求制定离岗创业人员管理办法。深化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技工教育“广州模式”。目前我市共有27所技工院校,在校生11.6万人,每年毕业生3.5万人。今年备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市48名选手进入26个项目国家集训,占全省进入国家集训队人数的57%,占全国集训人数的12%;截至目前,有7个项目8名选手取得了代表国家出征世赛的资格。

  (五)健全服务体系,助推创新创业梦想

  着眼用人需求,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做好人才引进服务。2014年,出台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办法,共引进高层次人才99人;2015年,对重点企业、总部企业、创新型企业引进中高层管理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给予总量控制类单项指标予以专项保障并进一步下放到各区,增强了基层引进人才的动力;2016年,开通引进人才入户的“绿色通道”,将8项20类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纳入“绿色通道”范围,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2017年,不再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人才引进入户的前置条件,出台了完善公共集体户的管理办法,设立145个公共集体户,充分发挥公共集体户在人才引进中的“兜底”功能。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高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在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挂牌上市、品牌扶持、融资担保、总部企业扶持、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10个专项、2个办法、3个平台,今年市财政投入480万元开展项目资助;加大对行业龙头的扶持,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巨头进驻广州,红海人力集团年规模产值达120亿元,南方人才市场年规模产值达60亿元,两家人力资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一批本土企业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制定了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天河区率先建成天河人才港,各区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截止2016年底,我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42家,从业人员1.8万人,年规模产值58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速度高达40%,产业规模在全省遥遥领先。

  (六)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创新创业保障

  推动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十大社会民生领域85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出台《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加快推进129所中小学校新设扩建项目建设;安排市配套费补助教育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7000余万元,支持全市22个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项目建设;安排基层及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2.06亿元,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公共服务项目布局。努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自2013年发布《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以来,广州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一年排名第二、一年排名第五,被评为“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出现的样板城市”,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和市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近年全市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285项,各政务服务窗口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让市民办事便利化程度提高。行政效率效能不断提升。富士康项目从接洽到正式开工仅100天时间,赢得了郭台铭先生的赞誉和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发展高等教育加强人才储备,2016年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05.7万,毕业本专科生27.7万、毕业研究生2.4万,从2012年开始超过武汉,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广州还汇聚了全省70%的科技人员、95%的博士,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80%的高校,人才储备充足,形成了吸引企业投资和解决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启动人才安居工程,2017年1月出台了《广州市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将新就业大学生、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基本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目前推出了2.2万套新就业职工公租房,对各类青年人才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七)加强宣传推广,树立创新创业品牌

  2016年更名并成功举办“海交会”,实现“四个首次”:首次打破地域限制,首次将参会人才扩大到全口径海外人才,首次在海外设立分会场,首次采用“互联网+海交会”手段,吸引3300多名海外人才参加,再创历史新高。中央权威媒体、港澳知名媒体持续深入、多语种报道,打造了广州海外引才品牌。组织开展“创响中国”巡回接力首站暨创交会活动,共举办38场活动,吸引1000家单位、近10万人次参加,并通过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活动盛况,“要创业到广州,要创新到广州”的口号引起全国瞩目。成功举办2016年广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主题,举办政策宣传、双创成果、优秀企业三大主题展览,集中展示广东省、广州市双创活动成果,宣传各级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塑造创业氛围良好的城市形象。自2012年以来,每年举办“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现已成为粤港澳台地区创新创业品牌赛事,吸引大量优秀创业人才、项目报名参赛。据统计,广州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约490个,其中381个项目已注册实体企业,有11个创业项目2016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今年4月,制作发布广州新版城市形象片《花开广州·盛放世界》,并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世界十字路口”,展现广州践行新发展理念和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美好愿景。

  三、我市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存在的短板

  正如1036号提案所指出,人才工作是系统工程,城市吸引力、发展环境已逐渐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主要因素,除了在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新业态应对、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需要共享共治外,具体在人才发展环境方面,广州还存在着短板:主要是人才队伍结构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不够匹配、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在建设人才高地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制定出台人才高地建设系列政策

  根据中央、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目前市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我市人才高地建设系列政策文件,从人才培育引进、使用评价、分配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广州模式”,形成新一轮政策增长点。

  (二)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集聚政策。按“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原则,加强外国人才来穗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为高端外国人才来穗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充分利用公安部支持广东自贸区建设和创新发展的16项出入境便利新政,优化永久居留权申报条件,健全从就业居留向永久居留转化衔接机制,探索实施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南沙自贸区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定出台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政策,每年引进并扶持一批海外人才来穗创业项目,在创业资金、融资奖励、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离岸创业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支持;修订完善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扩大“菁英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回国学员的创新创业支持,储备战略人才。

  二是实施更加便利的国内人才集聚政策。修订广州市人才引进入户管理办法,增加创新创业指标,进一步放宽入户门槛,简化申报流程;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服务保障、培养资助办法及教育、卫生等行业高层次人才集聚措施,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高层次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制定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办法,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广州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实施更加精准的青年人才集聚政策。建立政府与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的合作机制,加大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擦亮“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品牌,扩大选拔范围,着力建设大学生双创基地,争取大赛获奖项目落户广州;在各类人才项目中设置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在人才安居工程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青年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住房补贴制度安排;在广州大学城设立人才服务站,推出高校毕业生接收引进、就业创业的一站式公共服务。

  (三)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开展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四大行动,推进产业规划布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全产业链为突破口,建设黄埔、南沙、增城等7个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打造5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互联网产业“一核五基十镇”集聚区和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构建智能装备和机器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排前列、叫得响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着力引进新动能。开展招大引强工作,未来三年瞄准全球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运用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行业展览会等重大平台,采取靶向招标、小分队招商、委托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和乡贤反哺等多元化招商模式,带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人才招商,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3年内引进500个优质项目落户广州。继续跟踪160个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建设。

  三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重点推动思科创新业务总部、中电科广州产业园、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富士康集团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围绕广州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启动一批主导产业明确、配套服务完善的试点产业园建设。

  四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题,出台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创新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试点开展优秀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探索中小企业基金股权投资模式,激活民营企业投资。培育高成长性民营企业,推动民营企业梯队成长,积极培育行业龙头民营企业,完善帮扶机制,推动一批民营企业改制。加快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举办服务年系列活动,推动一批中小企业上规模,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内生本土标杆企业。

  (四)推动人才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

  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在新一轮的集聚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的实施中,重点选拔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领军人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同步开展,集聚全球高端人才,打造三大产业领域的人才高地;针对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与环保设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星应用等先进制造业的布局谋篇,金融、商务、会展、文化、旅游、体育、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的提质增效,推出“羊城工匠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提升服务现代产业能力。

  (五)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中国南方(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方案》已报省政府审议,力争将产业园建设成为业态高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华南地区和东南亚的人才配置交流提供支撑;制定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创新发展办法,打造人才中介机构的全要素创新链。

  二是完善集聚海外人才服务体系。按照市委关于海交会要实现“大变化”的要求,在展览展示、大会内容、政策扶持、精准对接、办会效果和办会模式上实现“六个大变化”,重点是推进人才和项目与各区、各企业精准对接,实现在广州落地生根。

  三是建设人才大数据平台。整合广州地区人才数据资源,建设全口径、全覆盖的人才大数据库。多维度构建人才数据分析指标体系, 推进人才发展领域重大改革,带动管理模式变更、服务模式创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提供社会信用、投资背景、职业指导和商业智能等服务。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广州市人口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推进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制订出台《广州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人才公寓在商品房和公租房中的配建比例,通过货币支持和实物配置并行的方式,对高层次人才、基础性人才实行差异化的住房保障支持。

  (六)加强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

  通过国内外各类媒体平台,利用一切适宜时机场合,大力宣传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雄厚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市场交投、良好的营商环境、开放的人才政策以及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把广州的特色、优势和机遇传播出去,把广州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传播出去,塑造广州城市新形象,使“创新创业到广州”成为海内外普遍共识。

  再次感谢你委对我市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wwwbet3650003
2017年9月14日

   (联系人:袁定飞,联系电话:8312605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社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城管委,市财政局。